唐山坤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废旧行业聚集地,货源自主上传,实现线上洽谈

碳汇资讯

煤焦化“4.8”化产车间较大爆炸事故

2025-04-14 08:56:12 阅读:23

一、事故概况


时间:2014 年 4 月 8 日上午 10 时 45 分左右。


地点:内蒙古某焦化化产车间脱硫工段脱硫液循环槽。


后果:造成 3 人死亡,2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 230 万元。


二、事故回顾


2014 年 2 月 28 日,公司将脱硫工艺由碱法变更为氨法后,发现清液排入泵房低位槽气味大。


3 月 20 日,化产车间副主任安排将清液管道改为排入脱硫液循环槽内。


3 月 26 日,车间主任认为管道改造错误,要求重新对清液管道进行改造,但未按规定进行设计和编制技术改造方案。


4 月 7 日,脱硫工段长与维修人员确定管道改造方法,并开好动火安全作业证,违规顶替相关人员签字,虚填动火分析结果。


4 月 8 日上午 8 时 50 分,脱硫工段长找相关人员在动火安全作业证上签字后交给维修工。9 时,维修人员接好电焊机地线,将管件等拉至循环槽顶。9 时 30 分,电工接电,脱硫工段丙班班长将灭火器和水桶吊到槽顶。9 时 40 分,维修人员开始改管作业,期间用电焊呲断螺栓打开法兰,之后又进行了一系列焊接作业。10 时 30 分,焊缝焊接作业完成三分之二时,安装阀门过程中,因管道上原法兰与阀门的法兰螺丝孔对不上,维修工用电焊呲原法兰螺丝孔。10 时 45 分,脱硫液循环槽槽顶开始抖动,随后发生爆炸。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管道变更改造在生产系统运行状态下,未与生产系统隔绝、未进行吹扫置换、动火点未隔离、未进行气体分析确认,违规开展电焊动火作业,电焊火花进入未封死的循环槽人孔,引爆被脱硫液夹带进入循环槽内的煤气。

2.间接原因


(1)作业票证管理问题:作业票证许可过程执行不严,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的风险辨识不到位。办证人提前一天办理动火作业票,代替签字,虚填有害气体化验分析结果,未制定落实安全措施方案。车间、焦化厂、安环部负责人未确认和核实安全措施方案就盲目签字审批。同时,安全作业许可证管理失控,随意放置,无专人管理。


(2)变更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此次工艺及管道变更改造未严格执行公司《变更管理制度》,实施变更前未对变更过程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未履行变更审批程序。


(3)工艺设备技术管理缺失:公司未设技术负责人,化产车间未配工艺和设备技术员,技术资料管理缺失。脱硫工艺、设备、管道等多次改造变更均未经专业技术人员设计或论证,随意改变工艺设备和管道,导致变更后不能满足工艺要求。


(4)隐患排查不彻底:未严格按照相关导则定期进行全覆盖的隐患排查,未能排查出脱硫液夹带煤气造成循环槽内易燃易爆混合气体富集、电焊线与槽体搭接等隐患,以及许可作业证管理缺陷和电工无证上岗等隐患。


(5)企业风险管理不到位:焦化厂、车间、工段、班组、岗位风险辨识缺失,对脱硫循环槽内富集易燃易爆气体未进行分析评估,未制定相应措施。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生产管理合并交叉,不能正确行使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四、事故教训


1.严格执行危险作业审批程序:在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易燃易爆生产装置等部位进行动火作业,要按特殊动火审批程序严格审批,杜绝降低动火等级、虚填分析结果、冒名顶替签字等违规行为。


2.加强人员培训考核:对办票人员、管理人员、审批人员、检维修人员、监护人员组织开展培训考核,使其熟练掌握办票证、划分作业票等级、制定落实安全措施、审查审批许可票证等技能,确保票证办理和审批环节严格规范。


3.强化工艺设备变更管理:车间要严格对工艺、设备变更、技术改造的技术管控,严格履行技术人员设计、技术负责人组织审查、编制安全措施方案制度,强化技术资料管理,及时更新技术资料和图纸。


4.落实隐患排查与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进行全面、深入的隐患排查,确保不留死角。同时,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提高风险辨识能力,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并制定有效的管理、工程、技术、应急等措施。

上一篇: 4人死亡、36人受伤!焦化厂鼓风机房爆炸事故分析
下一篇: 一周事故及安全警示
工矿产品、废旧物资、再生资源大数据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再生资源大数据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