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坤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废旧行业聚集地,货源自主上传,实现线上洽谈

碳汇资讯

“小透明”生物质发电如何逆袭?

2022-09-01 14:27:30 阅读:238

  说起清洁能源,人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近两年大热的光伏、风电、核能、氢能等。尤其在步入“十四五”时期后,这几个板块像打了鸡血一样,产业链迅速成长,市场也呈倍速向外扩张。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已经突破了11亿千瓦。

 

  这其中,与“风光”无限的关注度相比,同属清洁能源的生物质发电则显得过于不起眼。而且,受发展规模限制,生物质发电收到的补贴也与前两者不是一个量级。

 

  如,6月份,财政部下达的2022年可再生能源电价补助,风电达14.7亿元、光伏12.6亿元,生物发电仅有2890万元;7月份,国家电网拨付2022年度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风电约105亿元、光伏261亿元,生物质发电仅为33.5亿元。

 

  生物质发电主要有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三种形式,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有开发生物质能的天然条件和优势。

 

  对于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乏力及“小众能源”的定位,业界总结出了三点主要原因:

 

  一是,我国生物质发电主要用于配合进行城乡各类有机垃圾处理,环保属性更明显,作为能源的价值却没有体现;二是,生物质能利用仍以发电为主,其他的方向如清洁供热、生物燃气和液体燃料等依然处于碎片化、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多元化利用的良好格局;三是产业聚集度低,缺乏创新力、竞争力,以致一旦“断奶”就难以发展。

 

  事实上,考虑到生物质发电原料储量丰富,国家层面已经在着力推进相关产业发展。2021年国家共拨付生物质发电补贴25亿元,较2020年增加了66.7%,扶持的意味相当明显。从实际效果来看,2021年全国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808万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的4.6%;生物质发电量为1637亿千瓦时,同比上涨23.6%,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总量中占比也由2012年的3.4%上升至6.6%。

 

  专家认为,随着中国生物质发电产业快速发展,其发电装机容量占比会逐步上升,但总体增长空间有限,“小众”的标签仍然难改。针对其发展乏力的主要几点原因,生物质发电的未来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转型升级,纯发电项目需要借助一切技术手段。拓展和培育热力市场,向热电联产转型,建立起供热为主供电为辅的模式,逐步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②积极应对市场竞争,生物质能产业链应进一步完善,如机械化生产、收集、储运等环节,都要朝着规模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让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减轻对补贴依赖;③挖掘资源潜力,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废弃物、林产加工废弃物、生活垃圾和有机污水等都可成为生物质发电的原料。

上一篇: 碳排放大户迎来“大换血”
下一篇: 标准支撑煤电机组清洁高效水平提升
工矿产品、废旧物资、再生资源大数据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再生资源大数据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