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坤茂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废旧行业聚集地,货源自主上传,实现线上洽谈

碳汇资讯

生态环境执法变了!从“人海战术”到“技防优先”

2023-07-28 09:07:17 阅读:107

  一提到环保检查,大家想到的是什么?是不是还是各种各样的督察或督查,什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黑臭水体督查、蓝天保卫战督查等,全靠“人海战术”去发现问题?

 

  事实上,这些早都是“老黄历”了。如今的环保执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非现场执法手段被应用,大大提高了环保执法的效率。

 

  6月29日,在生态环境部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赵群英表示,生态环境部将科技手段应用到生态环境执法的全过程各环节,达到精准发现问题,同时减少对企业的干扰,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正在实现由“人防为主”转向“技防优先”。

 

  1

 

  利用“水质指纹”

 

  破获异常来水冲击案件

 

  通过“水质指纹”,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刚刚破获了一件案子。所谓“水质指纹”,是将刑侦中利用指纹查找嫌疑犯的思路引入水环境监管当中,利用三维荧光技术,形成每种水样特有的三维荧光光谱。类似于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指纹,不同水样的三维荧光光谱也会随水中污染物种类和含量不同而变化,并且具有与污染源一一对应的特点,所以它又被叫做“水质指纹”。

 

  去年10月底的一天,苏州市城南污水处理厂突然受到异常来水冲击,硝酸盐氮值急速下降。为了查清原因,苏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对108个沿线窨井进行了逐一采样,两个小时里共采集水样315个。随后,执法人员将这些水样与城南污水厂的异常水样进行“指纹”对比,认定异常废水的排入点是在4号泵站附近。紧接着,通过调取案发前后5号泵站周边的监控影像,执法人员发现了一辆可疑的槽罐车。这辆槽罐车于10月26日深夜开始停靠于4号泵站周边,且在城南污水厂受到可疑废水冲击的时间段里一直停留在原地。

 

  经过公安部门调查,这辆槽罐车来自外市的一家化工企业。

 

  随后,苏州市公安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前往外市,对这家化工企业进行了调查取证。经过“水质指纹”比对,该槽罐车水样与4号泵站水样相似度为88%,能够确认城南污水处理厂冲击污水的来源正是这家企业。经公安部门调查查明,原来,以赵某为首的犯罪团伙雇佣多地物流公司槽罐车,通过内部人员获得4号泵站的钥匙,并将化工企业高浓度废液偷排入4号泵站外靠近出水口的窨井。这些废水经污水管网,最终流入了城南污水厂,造成冲击。

 

  至此,城南污水处理厂受异常来水冲击的案件终于真相大白,“水质指纹”在这起案件的破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

 

  执法效率大幅提升

 

  除了像“水质指纹”这种新技术,把已有的各方面数据综合起来,打通壁垒,实现“大数据”分析,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大气领域,生态环境部就研究建立了一整套问题线索识别的技术方法。

 

  他们利用卫星遥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地面微站、污染源自动监测、用电用能等技术手段,融合排污许可、行政处罚、信访举报,甚至在一些市县,还可以把税务的数据、天眼工程等都纳入进来,通过识别重点行业排放单位、污染高值区和冒泡区,来发现识别重点行业排放大户的违规排放,包括未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等措施,精准识别问题企业。

 

  卫星遥感、空气质量检测、地面微站、污染源自动监控、用电量数据、排污许可、信访举报、甚至还有税务数据、天眼工程,这么多数据联合起来,就可以观察出许多新的问题。


  类似这样的自动监控、用电用能等信息融合的环保监管体系,在山东、江苏都有。通过推送问题线索,大幅减少了现场检查的频次。

 

  而在河北,他们还把重点企业的DCS系统也接入执法监管平台,实时监控企业的生产状况。以河北邢台信都区为例,他们建立了高值区溯源类脑指挥平台。今年这个区办理的涉气行政处罚案件中,有30%的线索都是靠这个平台推送的。


上一篇: 生态环境部:今年是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开局之年
下一篇: 用公积金刺激绿色住宅购买,节能、低碳建筑推进还是下手了!
工矿产品、废旧物资、再生资源大数据

扫码关注公众号,获取再生资源大数据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