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分类

如何从源头减少畜禽养殖污水产生量?


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中,破解种养失衡难题是从源头削减畜禽污水产生量的关键一环。


然而现实中,种养之间的规模匹配却常常面临地域性失衡问题。一些耕地充裕的县(市、区)养殖活动有限,而部分山区县虽有传统养殖基础,却缺乏配套耕地,导致局部地区粪水无处可去、环境承压。即使在同一县域,养殖分布也往往集中于若干乡镇,进一步加剧了粪肥还田的难度。当前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的任务之一是应对大量局部性种养不匹配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


笔者调研发现,干粪因其肥效高、易运输,普遍受到种植户和有机肥企业欢迎;真正的治理难点在于粪水——产生量大、施用成本高、消纳渠道不畅,潜藏环境污染隐患。破解这一问题,既需依托专用设备提升还田效率、改善劳动条件,也必须在养殖场内系统推进节水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水产生。


首先应坚决落实雨污分流和清污分流。雨水、场区冲洗水及未被充分利用的清洁饮水,须设置独立收集与排放通道。相关设施建议一次性建设到位,避免清洁水混入污水体系,进而推高处理成本。


其次应推广节水养殖技术。例如将“鸭嘴式”饮水器改为碗式或乳头式,可减少30%以上的饮水浪费;改建漏粪地板并配合高压冲洗,节水效果显著;优化饲料配方、提高转化率,也能间接降低冲洗需求。


最后要依托精细化管理压减用水量。很多养殖户使用自采井水,因无直接水费而易产生浪费。应加强饲养员培训,增强节水意识,定期检修设备、杜绝跑冒滴漏,并应根据畜禽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特性精准给水,避免无效浪费。


特别申明:“废旧帮”所推送资讯均来源于环保行业各新闻平台,由[废旧帮]整理编辑,非商业用途,目的在于传递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废旧帮】做删除处理。

客服电话
微信客服